防止全球暖化
IPCC(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)第五次报告书中指出,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气候系统暖化的诱因之一。此外,2016年11月《巴黎协定》生效了,全球削减温室效应气体的活动风起云涌。久保田集团为防止全球暖化,以节能活动为中心积极采取减排措施。
1. 环保中期目标2020的2016年度绩效
举措 项目 |
管理指标*1 | 对象 | 基准 年度 |
2020 年度 目标 |
2016 年度 绩效 |
进展情况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削减 CO2排放 |
单位产值 CO2排放量*2 |
全球生产 基地 |
2014 | -14% | -9.6% | 开展生产设备、照明等的节能活动,采取燃料转换、建筑物绝热措施。 |
节能 | 单位产值 能源使用量 |
全球生产 基地 |
2014 | -10% | -8.7% |
- 单位产值环境负荷量是单位生产额的环境负荷量。将海外基地的产值换算为日元时的汇率使用基准年度的数值。
- CO2排放量中包含非能源起源的温室效应气体。在环保中期目标2020中,计算能源起源的CO2时,电力排放系数使用基准年度的数值。
2. CO2排放量(范畴一和范畴二)
2016年度的CO2排放量为64.7万t-CO2,同比减少了3.9%。此外,单位销售额CO2排放量同比改善了0.6%。CO2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内铸件类生产基地产量有所下降。继续采取生产设备、照明等的节能措施,并开展燃料转换等活动。
《环保长期目标2030》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是久保田集团日本国内CO2排放量比2014年度削减30%。2016年度日本国内CO2排放量为47.4万t-CO2,比2014年度-11.1%。
CO2排放量与单位销售额2排放量的变化 |
![]() |
- 1990年度的2排放量为久保田生产基地的能源起源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。
- CO2排放量(64.7万t-CO2)中,包含不以CO2形式排放至大气,而是被鉄管等产品吸收的碳的量(2.4万t-CO2)。
- 2012年度以后的CO2排放量中含非能源起源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。
- 单位销售额CO2排放量是相对合并销售额的CO2排放量。
各地区CO2排放量(2016年度绩效) | 各事业CO2排放量(2016年度绩效) |
![]() |
![]() |
各种排放源的CO2排放量(2016年度绩效) | |
![]() |
![]() |
事业所能源使用量变化 |
![]() |
- PJ=1015J
- 单位销售额能源使用量是相对合并销售额的总能源使用量。
3. 物流CO2排放量(日本国内)
2016年度的物流CO2排放量为4.2万t-CO2,同比减少了5.2%。此外,单位销售额物流CO2排放量同比改善了2.0%。物流CO2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货物运输量减少了。继续通过拼装运输等措施提高装载效率,并利用船运,不断推动运输模式转变。
物流CO2排放量与单位销售额物流CO2排放量的变化(日本国内) |
![]() |
* 单位销售额物流CO2排放量是相对合并销售额的物流CO2排放量。
货物运输量的变化(日本国内) |
![]() |
4. 价值链的CO2排放量
久保田集团掌握在价值连锁全部的 CO2排放量,致力范畴三排放量把握。
价值链各环节的CO2排放量(2016年度绩效) |
类别 | 计算对象 | 排放量 (万t-CO2) |
|
---|---|---|---|
本公司的排放 | 直接排放(范畴一) | 化石燃料的使用 | 30.6 |
非能源起源温室气体的排放 | 0.7 | ||
间接排放(范畴二) | 购入电力的使用 | 33.4 | |
上游及下游的排放 | 其他间接排放(范畴三) | 购入产品等的资源开采、运输、制造 | 206.1 |
设备等资本货物的建设与制造 | 21.9 | ||
购入电力的发电用燃料的资源开采、生产、运输 | 2.5 | ||
基地排放的废弃物的处理 | 1.6 | ||
员工出差 | 0.9 | ||
雇用人员的上下班 | 0.3 | ||
产品及废弃物的运输 | 4.2 | ||
中间产品的加工 | 6.5 | ||
售出产品的使用 | 1,844.0 | ||
售出产品废弃时的运输、处理 | 3.8 | ||
经销商及代理商 | 3.1 |
关于范畴 |
![]() |
- GHG协议所定义的企业的排放源范畴
-
- 范畴1 :企业自己直接排放温室气体
- 范畴2 :因使用外部提供的电力、热和蒸汽的间接排放
- 范畴3 :除范围2 之外的间接排放(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外部单位的排放)
5. CO2排出量削減活動

利用图表对整个工厂的最大用电量(每小时的变化)进行可视化管理。在一部分生产线中,对每台设备的用电量进行可视化管理,采取措施并且予以改善。

通过将货运方式不同的多种业务产品拼箱,有效利用车辆的剩余空间。在物流领域也形成了与节能相关的技术及成果。